【大暑养生】你一定要知道的事
大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度。今年7月22日为二十四节气之大暑,此时正是火热的仲夏,为1年中最酷热的时间。古人视“暑”即为“热”,一般农历6月初小暑先一步到来,大暑紧随其后,以后天气便到达1年中最热的时候,而且此时湿气也是1年中最重的时节。
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,由于夏令气候酷热,易伤津耗气,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。《黄帝内经》有“药以去之,食以随之”,“谷肉果菜,食养尽之”的论点。
大暑天你不能不知的防病4要点大暑节气来了,每当大暑时节,天气总是变得格外的热。大暑节气气温活跃,病菌更活跃,四大防病措失保你夏季清新又健康。
1防中暑三伏天乃四季中阳气壮盛之际,一些体温调理功能较差的人,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。因此,须注意不要在太阳下暴晒,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,勿做剧烈的运动,要保证充足的睡眠。应少许、屡次补充水份,可选择淡盐水、绿茶、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。
如果有头晕、恶心、呕吐等先兆,说明你要中暑了,这是应速到透风阴凉处,解衣纳凉,或饮用清凉水,并服用人丹。
2防受凉在酷暑难当的夏天,人体毛孔开放,汗出不断,阳气大泄,卫外不固,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。
因此,伏天既要防“阳暑”,也要防“阴暑”。
古人讲,“夏不欲穷凉”,过度贪凉可致“热伤风”,而慢性支气管炎、高血压、冠心病患者,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。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和过吹穿堂风。
大暑时节淋雨后,应当及时的更衣。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,空调也不能吹的太低,尤其是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。
夜晚睡眠时,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,并盖好腹部。
3防伤湿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,此时降雨不断,水份上腾,湿润充斥,空气湿度之大乃全年之最。湿易伤脾,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。
湿热交蒸,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、胸中烦闷不适、四肢无力、食欲不振;湿热下注,可致肠炎、痢疾等。
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,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品,可在粥食中加入藊豆、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,并注意饮食卫生,严防“病从口入”。
4防“火”三伏天,外湿入内,使水湿困脾,引发脾胃升降,使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,而暑湿对脾非常不利,因此平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祛暑化湿健脾的食品为好,如冬瓜、黄瓜、绿豆、赤小豆、薏米等。
三伏天饮食上还应注意多吃祛火的食品,如苦瓜、西红柿等性凉、清暑的蔬果。很多人夏天休息不好,睡眠质量不高。这常常是由于三伏天容易让人火气上升,表现为情绪烦躁、焦虑、易激动、失眠等。
在情志方面,喜为心之志,在不过度的情况下,“喜”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,使心情舒畅,气血和缓,所以夏季养生重点突出“心静”,正所谓“心静自然凉”。
大暑养生要点1、薏仁玉米须粥大暑节气在"中伏"前后,正是酷热盛行之时。酷热天气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,因此有"暑天无病三分虚"的说法。此时需要适时地化气生津,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,以改良症状。明朝医家李时珍提出"粥与肠胃相得,最为饮食之妙。"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、生发胃津以补虚损。化湿除烦:大暑时节气温高、湿气大,多出现闷热桑拿天。
多喝薏仁玉米须粥可有效预防、医治中暑。风热、头痛目赤、咽喉肿痛、高血压患者最宜食用
原料:
薏仁10克,玉米须5克,粳米50克(一个人的量,所有食材可视人数而递加)
做法:
1、粳米洗净后,放入薏米,玉米须,加毫升水以大火煮开
2、转小火煮约30分钟至软烂,加入适当盐便可食用。
2、薏米北杏鸡蛋汤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大暑节气正是中伏前后,是1年中最热的时候,也是阳气最盛的时节。
在养生保健中常有“冬病夏治”的说法,对那些在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,如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支气管哮喘、腹泻、风湿痹证等阳虚证,这个节气是最好的医治时机。
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,患者可通过食膳调理,常喝薏米北杏鸡蛋汤可辅助医治肺燥而至的肺痈、肺结核、肺脓肿、肺气肿等。薏米北杏鸡蛋汤是广东省粤北民间辅助医治支气管扩张、慢性支气管炎等属于燥热痰盛、肺津亏损的食疗汤方。薏米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被列为上品,性凉味甘淡,有健脾、补肺、清热、利湿的功效。配以止咳嗽、清肺热的北杏、鱼腥草为汤,有清肺热、养肺阴的功效。
材料:红枣6个,鸡蛋3个,薏米60克,北杏20克,鱼腥草50克
做法:
1、各药洗净,红枣去核。
2、薏米、北杏、红枣加水毫升(约4碗水量)滚沸后煎1小时
3、鱼腥草另用锅煮30分钟,取汁冲入鸡蛋和蜂蜜。
4、两汁混合,逐日3次佐餐用。
注:此量可供1人用
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保持平淡,多吃新鲜的蔬菜,比如菠菜、油菜、萝卜、西红柿、黄瓜、冬瓜、白菜等,常吃这些蔬菜可以帮助身体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,同时也有助清痰、降火、通便。另外还可以食用黄豆一类含有优良蛋白的食品,补充营养耗费同时避免聚痰化火弊端出现。
内容转载自
北京白癜风多少钱预防白癜风复发最有效的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