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薏米_薏米养生_薏米食品 > 薏米价格 > 正文 > 正文

毛毛保健为什么喝薏米红豆粥祛湿效果不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17-10-31 17:30:21

中医上一直都有“十人九湿”或者“千寒易祛,一湿难除”的说法,这就说明了湿邪的危害是有多大了!

很多人都知道祛湿可以吃薏米红豆粥,此粥具有祛湿的功效。不止享米有祛湿的效果,红豆也有健脾化湿的功效。

很多人对于薏米红豆粥的祛湿效果是毋庸置疑的,可为什么,很多人试过之后却没有祛湿效果呢?

其实,是因为大多数人对于享米和红豆的正确用法不了解,一直以为两样加水煮成粥就行。就这样,你已经至少犯了四处错误!

1、薏米做法错了

薏米固然有祛湿的效果,但享米性寒,如果直接拿来煮是会伤及脾胃!而脾是运化湿气的,如果脾脏受损,那祛湿不仅没效果,还会更湿。

正确做法:薏米最好先炒过后再拿来煮粥。炒过的享米,药性更温和,祛湿效果比起生享米更强。

2、加入大米

很多人煮此粥的时候会加入大米,却不知道这一举动会给自己身体带来更多湿气!薏米和红豆本身是不含湿气的,所以怎么熬都不会稠,汤很清。

中医就是靠这种清的性质,祛除体内湿气。

但如果加入大米,那只会有反效果。大米长在水里,本身就有湿气,湿性粘稠,所以加入大米的粥一般都会很粘稠。加入大米味道是更好,但把薏米红豆的效果都抵消掉!

3、煮法错误

薏米和红豆本身都很硬的,要煮烂就需要很久,如果没煮烂,那营养和药性都出不来。

正确做法:提前将薏米和红豆用温水浸泡两个小时,如果没浸泡那就煮多一个小时。

4、错误的祛湿观念

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祛湿和健脾是互相有关联的,导致了只祛湿不健脾的现象。脾脏主运化,控制体内水液平衡,排出湿气都是脾脏的功劳。

如果脾虚,湿气会更重,湿气更重那脾脏就更虚,这是一个恶性循环。所以,不仅要祛湿,还得要健脾!

总结上面这4个错误,只有材料的做法、用法和煮法正确了,那才是祛湿的良药。

所以不要以为随随便便煮个粥祛湿就行了!

小编在这里说一下正确的方法:

1、如果要煮享米红豆粥,那么就提前两个小时,用温水将享米和红豆浸泡。

2、加入足量的水,再放入适量的享米和红豆。

3、等第一次水开后,关火闷上半个小时。

4、然后开火煮开后再关火闷上半个小时。

5、放入调味后即可食用。

跟着这些步骤做出来的粥,口感更好,而且不会让祛湿的功效减弱!

总结:

你喜欢吃红豆吗?

你怎么煮的薏米红豆粥?

接下来我们聊聊生姜治夏病

为何是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处方”?

中医认为:夏季阳气蒸腾,向上向外散发,故天气往往十分炎热;与此同时,体内阳热反而虚少,因而容易生冷生寒。

也就是说,夏季阳气在表,胃中虚冷,这时吃生姜可以温胃健脾。

你可知道

外用生姜也能治疗很多夏季常见疾病

夏季阳气不足

热姜水泡脚

生姜切片,大火煮开后,加水泡脚。

一定要泡过小腿部足三里穴

(小腿前外侧,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)

或者用1~2两生姜,煮20~30分钟成生姜水饮用,如果嫌口感不好,可适当加点糖。

点评:中医主张“春夏养阳,秋冬补阴”。

春夏是阳长阴消的阶段,顺应这一趋势养阳,效果比其他季节要好得多。脾阳不足,易食欲不佳,畏寒怕冷,此时可吃生姜或用生姜泡脚。

夏季关节疼痛

姜片热敷

将生姜切成1厘米厚的姜片,放在浓盐水中煮熟

然后用热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关节

点评:此方是对付阴天下雨、天气骤冷导致的腰、关节痛的有力武器。肾主骨生髓,腰椎及骨关节疾病和肾精损耗、化生不足有关。

使用生姜,咸味入肾,热助阳气,辛散气结,所以对这类寒瘀凝滞的疼痛有效。

夏天呕吐

生姜橘皮水

生姜、橘子皮各12克,水煎

一日2~3次分服,有止痛止呕之效

点评:生姜前人称之为“呕家圣药”。夏天人们常吃些冷饮和凉性的水果,造成寒凉侵胃,当出现呕吐等症状时,此方有一定效果。

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:感觉要呕吐时,嚼几口鲜橘子皮,也可止呕或恶心。

肩周炎

老葱姜头

老姜、葱头捣烂,用文火炒热后加白酒再炒片刻

睡前趁热敷在疼痛处,以能忍受为度,用毛巾包紧

次日取下,一剂药可用3~4次

点评:老姜就是干姜,温经散寒;葱头辛温,能散寒解表,温通阳气;白酒大辛大热,能够散寒活血通经。三者混合,加用文火,更助热性,发挥温阳散寒、活血通经、止痛消肿的功效。

外用此方的同时,应适当加强肩部的按摩和活动,可增强温阳散寒、活血止痛的功效。

春天走的时候没来得及赶上的治病偏方,轮转到夏季,四季里吃姜最好的季节,趁它正好,我们正年轻,不要错过了!

因为,夏天也很快就会过去。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殿疯早期症状图片
白殿疯方法大全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ncytzs.com/ymjg/1505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薏米_薏米养生_薏米食品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